“吸引定律”(又称“吸引力法则”),是自然法则的三大定律(吸引定律,放任定律,创造定律)之一。电影《秘密》中的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你想要什么,吸引什么,就会最终过什么样的生活。而对于平凡世界中的我们,做好手中事,走好脚下路,便是挖掘自身,成就自身的选择,也正是通过做好每一件手中事,走好每一步脚下路,达到自我实现,自我成长。
初上研路,徜徉于书海
惠耀洛本科就读于天津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自动化的考研方向之一是导航、制导与控制。从小对飞行器就着迷的他好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专业攻读研究生。而由于本科学的主要是工业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知识,与飞行器控制还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想进入飞行器控制的领域,必须掌握飞行控制的原理。本科不是航空航天背景的他决定好好补补自己的知识。于是不论星期天还是节假日,他基本都在图书馆度过,通过课堂的学习,加上课下努力,他便很快掌握了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导弹制导与控制、飞行控制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为下一步进入科研打下基础。
在研究生一年级的学习期间,惠耀洛的谦虚好学精神是他学而不倦的精神支撑。除了学好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之外,他还旁听了与专业相关的其它学院的课程,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研究中心的现代导航理论课程以及理学院的最优化理论课程等。在学习之余,他经常向身边的同学求教知识,“比我强的人都是我的老师”,这是他说过的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通过跟实验室同学一起探讨学术,跟宿舍同学一起聊各自专业特点和所做项目,他也不断从同学那里学到新知。在研一的课程学习中,他成绩优异,共计有8门课程成绩在85分以上。
为了尽快找到科研的方法,他积极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学术Seminar活动,从教授专家那里寻金,从学长同学那里淘宝,锻炼自己的学术思维,找到自己的学术方法。每次听讲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他都带上专门准备的笔记本,认真做记录,对自己的疑惑点进行提问,随然不同学科或者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内容不同,但研究方法都可以相互借鉴,这也是科研的想通之处。就这样,通过参加学术活动,他也不断思考着如何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进行创新。
专心科研,探索出新知
研究生最主要的事情应该是学会研究的方法,即进入研究知识的领域,这也是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最大区别之处。研一下学习,惠耀洛逐步确定了自己研究方向,为了更好地走上科研之路,他申请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创新基地(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虽然递交了申请书,但刚刚迈入学术创作,起步总是很难的。他根据项目进展要求,结合项目要完成的任务,细化了每个月每一周的科研任务。接下来,就是真正的科研生活了。惠耀洛将自己的科研入门经历介绍如下:
科研第一关,阅读文献。刚开始阅读英文文献的时候,他说根本读不懂,于是,边读文献边用英语词典辅助翻译,并同时记录和记忆相关专业词汇,就这样坚持读了一个星期之后,终于能够看懂文献所用方法的原理,并且掌握了阅读英文文献的技巧和提取英文文献中重要价值信息的方法。
科研第二关,推导演绎。在科研方面有所成就,必须要拿出创新,这也是发表学术论文最看重的地方,从建立数学模型出发,到定义公式的迭代运用,一步步繁琐的推导却是走向结果最快的捷径。在多种方法对比,同时引入新的创新,找到自己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迎难而上,不断攻克,不断向前。
科研第三关,编程仿真。理论的正确与否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方法的优劣与否要与常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而这都需要将思想转化为代码,将代码转化为实验的数字和图形。惠耀洛介绍说自己刚入手C++语言时,所编出来的程序错误不断。通过查阅资料,重新学习,对典型案例进行仿真实验,就这样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编程能力,有时候一个Bug需要大半天甚至一两天的时间去解决。实在找不出Bug所在时,他也会想学院里编程厉害的同学求教,向导师求教,就这样完成了代码的编写,也为后来承担工程项目做好了充足准备。
科研第四关,发表论文。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论文形式是让专家学者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检验,也是参与科研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讲起自己第一次投稿,那是研一的下学期,他投了一篇EI,稿件投出去,那是一种对未知结果的等待,更是期待。然而等了接近三个月的时间,到了研一放暑假的时候了,审稿通知终于下来了,审稿意见却是退稿。这是多么大的一种打击啊。为了能够成功发表一篇论文,惠耀洛决定暑假不回家,对照着两个外审专家的稿件审理意见,认真分析了自己所写论文的原理和方法的缺点,他决定重新设计思路,再做改进实验。暑假的学校校园是宁静的,大多数学生都回家了,而他心里觉得与平常的日子并无什么两样。每天依旧是早早起床,泡在实验室里,调试程序,整理实验结果,重新设计规划方法,就这样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几个月后,仿真终于有了好的结果,他开始着手准备重新写论文,不过这次,他准备改写英文稿,对自己再要求严格一点,打算冲击SCI期刊论文。要知道读懂英文文献很难,写一篇英文论文的更是难上加难。好在他的英文写作功底还不错,先写好中文后,逐段进行翻译,就这样完成了论文初稿。之后润色,再投稿。又是几个月漫长的等待过去了,这次终于等来了修改通知。这也就预示了论文录用。
在成功发表了第一篇论文之后,他对专业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写作方法也掌握了,仅研二一学年的时间,他就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录用了7篇期刊论文,其中1篇SCI、4篇中文核心。这是对他科研成功的肯定,也为他以后迈入科研的门槛打下了基础。他说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才是研究生最应该学习到的。
承担项目,磨砺中成长
在研究生期间,惠耀洛主持完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创新积极(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一项,承担完成航空科学基金实验室类项目一项,此外还参与完成了与相关研究所的预研课题项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创新积极(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对惠耀洛来说,这是他的第一个练手项目,之后便进入了真正的科研课题。创新基金的难度相比较还是较小的,只要按规定完成预期任务,创新的部分可以自由发挥。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他,给项目组成员认真细致地进行了任务分工,平时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协作完成了项目基金。
惠耀洛介绍说,在完成研究所合作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常常需要熬夜加班加点的编程序,调代码,学校已经放寒假了,还要继续按计划完成任务。做科研就得能坐得起冷板凳,干一行爱一行。在2015年的9月份,惠耀洛作为他们课题组的代表,向学校领导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的领导做了航空科学基金项目汇报,他熟练地讲解着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科研就是一遍遍试错的过程,每一次锻炼即是历练,也是基石。不断在项目中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方法,也不断在项目中学会新技能,掌握新理论”,他如是说道。
社会活动,实践出真知
在研二的暑假里,作为研究生代表,惠耀洛参加了学校的国防企业面对面活动,走访了位于古都洛阳的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航工业国家光电重点实验室、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二五研究所以及中国一拖和中信重工等企业。由于他在学校学的专业方向是导弹制导与控制,当他参观了研究所的展览馆,亲手摸到导弹的时候,内心是一种自豪感和强烈的震撼感,也是在那一刻起,他决定要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航天人。通过与研究所人事部门人员座谈,了解单位招人、育人、用人制度,对单位的概况也进行了深入了解,由于他之前有过学生记者的经历,回来后由他在学校官方微博和新闻网上撰写发布了他们活动的相关信息和有关企业的重要信息,为更多毕业以后想去那里工作的学生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信息资料。他说,作为航空航天背景的每一个南航人,心中都有一个报效国防的梦,大情怀干大事业,大舞台出大成绩,自己立志国防,也要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
在2015年暑假的七八月间,他成功拿下了FUJITSU南京富士通计算机设备有限公司的实习offer,并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实习。每天按时上下班,工作内容为提出公司进行生产线改造方案的优化解决方案,并参与了自动焊接机器人的项目方案。他从设计方案流程到考虑工程方案的可行性和回报率,并与生产厂家沟通协调,最后敲定了自动焊接机器人的项目方案,公司也在八月份的高温假期间也按预定计划成功完成了生产线改造。他因为在公司的突出表现,荣得了FUJITSU优秀实习生荣誉称号。
培养兴趣,快乐中成长
作为班委,他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课外活动。这也极大的丰富了他的课余生活。除了平时爱跑步,每周必打一次篮球外,他还组织班级爬山活动,带大家去K歌。“生活要有张有弛”,他说,“放松后的身心才能精力充沛高效率地投入到学术钻研中”。他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代表学院参加了学校的首届研究生音乐情景剧大赛表演活动,乐观开朗的他跟大伙玩起来也总是无拘无束,那是青春应该有的色彩斑斓的记忆。在周末,他参加了南京柯菲平公益基金会活动,攀爬紫金山,顺路拾取遗留在山路两侧的垃圾,为公益,为环保。在紫金山上,义工们邀请山上的游客们参加签字留念活动,力求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大家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保护山林,保护绿肺。
他还酷爱吹笛子,谈起他的这一爱好,他说,我们宿舍四个人,每人都会一样乐器,简直可以组建一个乐队了。科研之余,与大家一起谈琴吹笛,畅谈人生理想,岂不快哉。他曾经在自己个人微博里面发表了一个状态,那是一个用线性的方式表达了他的个人观。他觉得一个人首先可分为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外在当然是身体,身体是革命的基础上,内在则是美德加能力,古人云,“德为才之首,才为德之资”,唯有德才兼备,才能为社会贡献价值。此外,再加上个人理想、情感、兴趣等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他如是想,也是如是做。
这就是他,来自航天学院13级的研究生惠耀洛,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快乐中寻找自己的天地,相信梦想,坚定前行。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航天学院
邮政编码: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