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年来,航天学院始终坚持以学校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为统领,在“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指引下,本着高素质公民和未来航天领域开拓者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结合学院各年级学生实际,将素质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师生从游的良好学风氛围,致力于学生学历提升及事业发展,大力加强校企协同建设,锐意开拓、求实创新,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全员育人铸合力 协同创新育英才(四)——强化大局意识,大力协同创新
为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的多方形成育人合力,航天学院以“双一流”建设目标为指引,从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科研联动,发挥全员力量,创新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机制。
(1)教育-教学联动和协同机制
依托《航天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度》,按照导向、导学、导研三个维度进行全过程指导,实现师生互动。目前已经实现学院教师的全员参与,更是实现了全体本科生的百分百全员覆盖。很多导师不仅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良师,更成为了身边的益友。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师生互动氛围,学院自2016年起举办迎新年师生大联欢活动,邀请全院教工参与冬至包饺子和联欢晚会,师生同台献艺、共比厨艺,其乐融融,有力促进了师生互动,和谐发展。
(2)教育-科研联动和协同机制
加强科研反哺育人,按照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方向,已经建设小卫星创新实验室,北斗导航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孵化创新创业精英团队10支。
目前各类精英化团队成绩初显,微小卫星团队首次荣获南航群星创新提名奖、南航优秀学生团队称号、首次在中俄大学生小卫星创新设计大赛收获5个优胜奖,1个一等奖。机器人团队首次获得“CASC·中国航天科技杯”航天器创客大赛一等奖以及“星力量,汇创新”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星创师”大奖。OMG文化创意工作室与尚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以及教育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华为、苏宁等单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斩获金奖。
另有学生团队分别在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中航工业国际无人机大奖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南京站)暨第七届全国水上航空模型公开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在首届工信创新奖学金评比中,航天学院共有7支团队获评,占比全校获评数量的1/10,取得历史性突破。
(3)学校-企业联动和协调机制
学院大力实施《航天学院人才培养协同创新计划》,每年学院领导班子带领专业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本科生研究生“走出去”,逐年加大“国防企业面对面”活动力度,走访地区从上海拓展到北京、西安、成都等航天院所聚集地区,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科院等40余家单位取得了直接的联系,充分了解了行业内人才需求和企业发展现状,直接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为做好学生在校教育提供了现实支撑,为人才培养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讯。与此同时,学院也多次获得了“国防企业面对面”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学院进一步落实学校“招生-培养-就业”、“科研-实习-就业”的联动机制,加强与航空航天等国防单位经常性互动,以人才培养为牵引,从奖助学金设置、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科创基金设置、科创竞赛冠名、兼职博导及博士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仅在2016年,学院新增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1个(信息系),新增学生就业实习基地3个(苏州、沈阳、南京),新增奖学金项目2项(罗麦科技航天奖学金90万,中科新松奖学金15万),新增助学金项目1项(罗麦集团江苏分公司,每年不少于5万),新增院级科创基金2项(罗麦科技航天科创项目、国科院空间应用中心本科生创新计划),新增国家级科创赛事江苏地区承办权项目1项(中科新松星创师大赛)。
展望未来,航天学院将坚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会上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的推进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为实现“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的人才培养目标砥砺前行!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航天学院
邮政编码:211106